登录
智慧昆都仑

智慧昆都仑

请用手机
扫码访问

无障碍浏览 适老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全面深化改革 > 详情 返回上页
阿尔丁街道办事处谋创新 求突破 推进街道社会治理综合执法改革典型经验
发布日期:2018-08-22 17:36  发布单位:昆区政府管理员  来源:昆区政府网   点击量:4359   [字体: ]  打印保存 

  一、基本情况

  随着街道社区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治理工作矛盾日益突出,有效的整合辖区管理资源,推动街道社区精细化治理的不断创新,是当前街道社区治理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阿尔丁街道综合执法中心的建立和运行是破解社区精细化治理难题的现实需要。2017年6月,阿尔丁街道办公楼搬迁到市府西路(原区农牧林水局),原办公楼作为综合执法中心投入使用,12月,在原有 "两中心一平台"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公共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信息化支撑平台)基础上,市场监督所、城管中队入驻阿尔丁街道综合执法中心集中办公,进一步提高了街道社区综合执法能力,实现了多元化精细化治理的良性互动,有效的提升了城市综合执法管理水平。

  二、改革背景

  1、按照《昆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昆区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不断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将街道重点工作与综合执法有机融合。

  2、根据基层社会治理面对的新情况新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对物质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整合资源、凝聚力量,推进综合执法是符合城市化建设的需要。

  3、由于管辖范围大,老旧小区多,辖区内占道经营、乱堆乱放、私搭乱建、噪音扰民等现象严重,这些问题单纯靠街道和社区管理,存在管不了也管不好的困扰,无法达到彻底治理的效果。

  三、改革举措

  (一)以共建为基础,实现执法体系多元化。街道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做好社会管理和服务居民工作,积极推进街道职能由 "管理型" 向 "公共服务型" 转变。为了深化街道综合执法体系建设,设立综合执法办公楼,作为综合执法平台,统筹辖区内派驻和基层执法力量实行联合执法。同时,遵循 "条块联动,网格互动,双重管理,资源整合" 原则,积极探索建立 "1+N" 治理新模式,1是,阿尔丁街道是所辖区域内城市社会治理的责任主体和牵头部门,N的含义是,综合服务中心入驻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阿尔丁中队、司法所、派出所、市场监督所等执法单位,实行网格多元化管理的模式。主要负责对住宅小区内建设管理、市容环卫、环境保护、工商行政、食品药品监督、公共卫生等管理领域内,无照经营、环境污染、非法食品加工等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影响公共管理秩序的行为;私搭乱建、破墙开店、杂物占用公共空间等影响市容市貌的行为及其他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统一执法。

  (二)以共治为手段,实现社会治理精细化。在推进街道社会治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过程中,通过推行 "1113" 管理模式,在创新治理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探索,以执法促管理,具体实施可以概括为 "一支队伍" 、 "一张网格" 、 "一类对象" 、 "三个环节,不断加强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健全网格化执法体系,实现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职业化网格员管理队伍,实现 "多网合一、一员多能" ,提升基层综合执法能力:其中, "一支队伍" 是指由街道按照要求建立一支网格监督员队伍,并由网格监督员按照工作规范和操作流程,承担日常巡查任务,履行发现城市管理中问题、传送巡查信息、并进行现场核实等职责; "一张网格" 是指按照管理范围划分为边界清晰、大小适当的一个个网格状区域,成为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区域基本单位,确定网格监督员巡查的责任区域,我辖区以社区为单位,共划分6个大网格,31个小网格; "一类对象" 是指适用于城市精细化管理,网格员按照责任区划分,确定监督 "对象" ,对象是指占道经营、违法搭建、非法食品加工等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影响公共管理秩序的行为,以及暴露垃圾等影响市容环境的状态; "三个环节" 是指,在综合执法过程中,形成以 "发现(问题)、分派(案件)、监督(处置)" 为程序的工作机制。对于群众举报问题,我街道充分发挥 "1113" 管理优势,多次召开由居民代表、执法中队、市场监督所等部门参加的工作座谈会,广泛听取居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积极推进执法。

  (三)以共享为目标,实现综合执法常态化。街道不断创新执法模式,强化运行机制,一是建立了由入驻综合执法楼的部门派出的工作人员、居民代表、 "两代表一委员" 、街道社区班子成员参加的例会制度,每半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及时研究掌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台账,追踪工作进度,实现有效的管理。二是借助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优势,建立工作微信群,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及时反馈并解决问题,形成以微信工作群沟通为主的运行机制,充分运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全面提升综合执法效能。有效解决了居民群众关注度高、反映强烈、严重影响生活环境的问题,从而实现以执法之力,保民生之益的目标,实现了综合执法的常态化。

  四、改革成效

  (一)综合执法体系进一步完善。街道社会治理综合执法改革,基本形成了网格确定、内容明了、责任清晰、流程闭合的网格化管理体系,使部门资源与街道资源一样成为街道可以统一调配、整合的执法资源,有效地实现了管理重心的下移,健全完善了综合执法体系。

  (二)综合执法效能进一步凸显。全面推行综合执法以后,通过对辖区实行网格化管理、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执法巡查和全方位动态监控,实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由过去多个职能部门分别执法改变为综合执法统一行使,这种整合行政执法资源、相对集中行使执法权的体制,既加大了基层执法力度,提高了执法效率,推动了城市管理领域工作效能的提升,又实现了常态长效管理的目的。

  (三)居民满意度进一步提升。通过综合执法工作的不断推进,城市管理的薄弱环节得到了加强,辖区内市场秩序和市容市貌明显改善,居民的满意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截止目前,共组织召开协商会议13次,拆除新增违建24处约350平米,制止破墙开门事件5件,规范占道经营商贩近千余次,大幅减少了长期以来居民投诉的乱搭建、乱堆放、乱摆卖等行为。去年通过联合执法解决了困扰居民出行、影响居民作息等存在了10多年的青松市场占道经营老大难题。

  五、下一步思路

  街道在综合执法改革过程中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下一步总体思路是,进一步将综合执法进行统筹规划,进一步整合执法资源,界定综合执法职责范围,理顺综合执法入驻机构与街道的关系,形成统一指挥、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同时,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提出以下建议:尽管综合执法架构已形成,进一步整合了执法资源,提升了办事效率,但从实际运转来看,还存在办事效率不高,统筹协调不到位等问题,特别在一些紧急事务中,各入驻人员还受部门管理的约束不能及时有效进行执法配合,所以建议入驻人员调派能实行双重管理,综合执法中心入驻的部门单位工作人员,在年底考核、提拔任用时,建议征求街道党工委意见建议,实行综合考评机制,从而更好地发挥综合执法的作用。

 
智能问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