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区认真贯彻落实“打造全方位深层次一流营商环境”要求,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突出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在改善“硬环境”的同时不断优化“软环境”,让政策措施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更强,构建昆区营商环境发展新格局。
一、在打造更加开放平等的政务环境上持续发力
聚焦“少好快”,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以及企业各类要素成本,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一是率先推出优化营商环境8条新举措。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政策难点、审批堵点、监管盲点、服务痛点,2月27日率先推出优化营商环境新举措,切实以营商环境的新面貌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新活力。企业开办零收费,新开办企业印章刻制、税控设备、发票邮寄“三费全免”;行政审批事项申请材料费用全免;率先推进流程再造,形成77项“我要办”套餐服务;容缺受理+告知承诺,解决群众和企业“缺件难办事”问题,实现即来即办;政务大厅双休节假不打烊,最大限度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5G+智慧政务大厅”24小时在线,打造全市首家365天“不打烊”的24小时自助服务专区;智慧昆都仑“政企通”平台上线运行,提供企业全链条服务;建立园区“3+1”集成式帮办代办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园区项目建设良好局面。二是聚焦简政放权强活力。295项依申请权力事项办事流程、申请材料、办理时限精简幅度达到67%,139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综合受理”,企业开办压缩到半天之内,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压缩至6个工作日内,建成标准化便民服务中心15个、社区便民服务点85个,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积极争取推行“一枚公章管审批”试点改革任务,切实从根本上提高审批和服务效率。
二、在打造更加公正安全的法治环境上持续发力
在营商环境建设中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2020年昆区成为全市首个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荣获了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一是全力护航实体经济发展。梳理汇编各级出台的汇企政策,通过市民大厅“政策兑现窗口”,由专职人员提供政策导办帮办、进度查询、政策解读等服务,开辟企业享受政策“绿色通道”;创新监管方式,全面推广便民利企“有事必应、无事不扰”服务理念和市场主体“先服务后执法”工作机制,全力为企业提供“店小二式”“保姆式”服务。二是全力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构建“1+8”全业务全时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现将各类别公共法律服务集中进驻,打造综合性、一站式的服务型窗口。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提升司法确认精准度和时效性,为市场主体提供高效、便捷的纠纷解决途径。
三、在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园区环境上持续发力
进一步完善生产维、销售维、科技维、服务维等在内的多维度产业生态,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生产要素保障服务。一是进一步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加强土地收储、道路建设和水、电、气、热、通信等配套设施建设,以基础设施投资拉动优秀产业入驻,经一路、纬三路等10条道路的路灯修缮工程预计下月完工,年底前打通兴华大街南段-爱业路等断头路,完成东环路工业用水、生活用水、雨污水、中水管网以及巨福路、永福路等续建工程。结合项目签约入驻情况提前做好标准化厂房建设工作,开展美科二期二标段5万平标准化厂房建设工程,为项目落地实施提供有力保障。二是进一步提升园区整体形象。持续加强园区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开展园区绿化、硬化、美化、亮化、净化“五化工程”,着力打造现代化工业园区。年内完成包括恒成焊管在内的六家“僵尸企业”的清退和再盘活工作,力争腾退出建设用地500亩,引入新产业、新项目,激发新动能。三是进一步加强园区产业发展基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为入驻企业提供最贴心的金融服务,有效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四、在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上持续发力
一是完善功能。高标准组织实施好道路建设工程和地下管网改造工程,系统布局5G基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加氢站、立体停车场等新型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努力让群众生活得更方便。二是提升品质。结合城市双修和城市更新,组织实施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推动实施道路节点绿化景观打造、公园广场绿化提升等工作,引进实施一批新型业态商业综合体及精品住宅项目,促进城市建设精品化,努力让群众生活得更舒心。三是精细管理。充分利用好“智慧昆都仑”信息化平台,全面推行“街长制”“路长制”“片长制”,已安装昆都仑区街长责任公示牌200余块。 推广网格化巡查制度,建立全覆盖、无死角的城市管理责任体系,强化环境卫生、市容市貌、违法建设等专项整治,累计清理无照流动摊贩982处,整治店外摆卖1452处,整治占道经营879处,规范早夜市摊点294处,查处乱倒垃圾11处,清理“六乱”953处。常态化开展“马路办公”,推动城市管理常态长效,努力让群众生活得更顺心。